查看原文
其他

铁凝: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| 洞见

2017-09-01 铁凝、胡平 文艺报1949

点击上方“文艺报1949”,让文艺成为一种生活!









作家


铁凝




铁凝,1957年生于北京,中国文联主席,中国作协主席。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《玫瑰门》、《大浴女》、《笨花》等4部,中、短篇小说《哦,香雪》《第十二夜》《没有钮扣的红衬衫》等百余篇,以及散文、电影文学剧本百余篇(部)。


创作谈



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

文 | 铁 凝


《飞行酿酒师》是我近些年短篇小说的一个结集。


我始终觉得,短篇小说无论是外在体积或者内在容量,都不能与真正出色的长篇小说抗衡。


可我还是那么热爱短篇小说。因为我相信,在某种意义上,人生可能是一部长篇,也可能是一连串的短篇。生命若悠长端庄,本身就令人起敬;生命的生机和可喜,则不一定与其长度成为正比。


对了,生命的生机。这里我想说,文学对人类最终的贡献也并非体裁长、短之纠缠,而是不断唤起生命的生机。好的文学让我们体恤时光,开掘生命之生机,从惊鸿一瞥里,或跌宕的跋涉中。生活是不容易的,信息时代信息的节奏和速度永远快于生活的节奏和速度,即使职业写作者,也因之常常误会生活。


生活自有其矜持之处,只有奋力挤进生活的深部,你才有资格窥见那些丰饶的景象,那些灵魂密室,那些斑斓而多变的节奏,文学本身也才可能首先获得生机,这是创造生活而不是模仿生活的基本前提。模仿能产生小的恩惠,创造当奉献大的悲悯。



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,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;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,敲打心扉,呵护美善,勘探世界的本分。


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。一位我喜欢的已故诗人写过一首描写小狗的诗,一只与他的童年为伴的小狗。关于小狗的善良,他是这样叙述的:


它的善良恰如其分,

不比善良少,

也不比善良更多。


这是一只小狗的分寸,有时也提醒着我的写作态度。


小说写作的过程是写作者养育笔下人物成长的过程。同时,写作者通过这创造性的劳动,日复一日消耗着也迸发着自身生命的生机。文学艰辛的魅力就在于此。


进步何其难,我惟有老老实实努力。


铁凝是生活中精到的观察者,她善于从细枝末节处揣摩人们之间微妙的关系,特别是两三者间的关系,从中体会和发掘不寻常的人生况味。

铁凝最好的短篇小说,总是充满暖意和温馨的。文学本就是生命的冲动与慰藉,文学的美学也与生命的瑰丽相关。生命意识是人之精神世界的核心与基质,是生活的“体验之流”之来源,倘若文学不能展现人生的张力,带给人们希冀和向往,显然会失去创作的终极价值。也许铁凝就是这样看待她的写作。写作之难,有时不在于正视存在的悲剧,而在于燃起生活的热望。


铁凝短篇小说集《飞行酿酒师》:

生命的瑰丽生机

胡平 | 文


铁凝近年来主要写短篇。


她已经有《玫瑰门》《无雨之城》《大浴女》《笨花》四部长篇创作的成功,也认为,短篇小说无论是外在体积或者内在容量,都不能与真正出色的长篇小说抗衡,但她还是想写短篇,最新出版的著作是短篇小说集《飞行酿酒师》。


她不是因为工作忙才写短篇,是因为她热爱短篇。反过来说,短篇小说也亲近于她的创作观念、感受方式、艺术气质和表达欲求。她可以再写长篇,但一定会不断写出更多的短篇。


这部小说集里我最喜爱的作品是《火锅子》,叙写了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间相濡以沫、历久弥新的爱情。他们已经够老了,可早起以后,还是互相拉着手坐在沙发上等保姆,以至于保姆来了都不知该不该回避一下。老两口一直自己过,却并不特别盼着孩子们来看望,那仿佛是一种打扰——世间还有比这更温情的画面吗?这画面所以感人,是由于“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”,映照出人们关于生活的理想。画面也契合了铁凝对于写作的理解:文学对人类最终的贡献是不断唤起生命的生机。


这小说使我想起家里的爱龟,它明年就该过20岁生日了,而一般巴西龟只能活十五六年。它现在长久不动,默默地卧在水池里或卫生间的角落。可是,只要它开始张嘴进食,或爬出几步,甚或划我手一下,都使我蓦地由衷喜悦,忘却一切烦恼,好一阵沉浸在坦然的心境中。是的,还有什么比生命的生机更能拨动人的心弦呢?



铁凝另一短篇名作叫《孕妇与牛》,写一位怀孕的农妇带一头怀孕的母牛在田野里散步。农妇的肚子沉甸甸的,满心欢喜地遐想着孩子来世后该怎样教育他。她也能充分体谅到母牛的心情,放开缰绳,让它行走得更自在一些。在霜降已过午后阳光的照耀下,这一对孕妇相依相伴的画面同样令人感怀,感怀于孕育生命的伟大。


铁凝最好的短篇小说,总是充满暖意和温馨的。文学本就是生命的冲动与慰藉,文学的美学也与生命的瑰丽相关。生命意识是人之精神世界的核心与基质,是生活的“体验之流”之来源,倘若文学不能展现人生的张力,带给人们希冀和向往,显然会失去创作的终极价值。也许铁凝就是这样看待她的写作。写作之难,有时不在于正视存在的悲剧,而在于燃起生活的热望。


在铁凝笔下,生命的欢愉并非哪类人群专属,相反,富贵常伴随空虚,如《飞行酿酒师》中主人和酿酒师间无聊的交往;窘迫却常常凸显真情,如《春风夜》中俞小荷与老公的团聚。俞小荷到北京给人家做保姆,丈夫开货车跑长途路过,两人约好在城郊小旅馆相聚。可是房间里睡了别人,他们只好在床上坐着聊天。她陪丈夫看病后再次回到旅馆,服务员却死活不允许她与男人独处,因为她没带身份证。两人期盼的团圆就这样结束了,与经济的窘迫有关,但我们知道,保姆俞小荷的心是暖的,暖在丈夫细心为她的病腿盖上被子,也暖在丈夫初次模仿时尚叫了她一声“宝贝儿”,她心底的满足并不下于一些贵妇。



同样,在《1965年的债务》里,万宝山遵父亲遗嘱去还一笔1965年的债务,那只是5元钱,53年后计利58元,当他寻到债主和看到债主家阔绰的场面时,十分羞惭,但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迎了上去。这一迎,也透示出窘迫中精神上的高贵。


铁凝是生活中精到的观察者,她善于从细枝末节处揣摩人们之间微妙的关系,特别是两三者间的关系,从中体会和发掘不寻常的人生况味。她说,“人生可能是一部长篇,也可能是一连串的短篇”,我想,作为短篇的人生和作为长篇的人生,写进去的东西是不大一样的。将人生写为长篇时,会遗漏掉许许多多真切、分散而珍贵的生命体验,而将人生写出众多短篇时,也许不显波澜壮阔,但可以细致入微、变幻无穷、精彩纷呈,有时候,真生活在此焉!这大概也是铁凝绝不愿放弃短篇创作的缘故吧。


《伊琳娜的礼帽》中,飞机上狭窄的舱位限制了初次相识的男女主人公的活动空间,还使他们的一举一动泄露在偷窥者的眼下。但这种环境反而激发和放大了他们的情欲,在秘密的不易察觉的动作中,人生的欲望在膨胀。而当目的地到达,情绪趋于平稳,两人又回到了陌路。



《海姆立克急救》中,丈夫确与第三者有染,妻子成为被蒙蔽的一方。在与丈夫摊牌中,鸡块卡住了妻子的气管,使她窒息而死。那一刻,假如丈夫熟悉海姆立克急救法,就可能将她抢救过来,可是他不熟悉。此后,丈夫的举动近乎变态,他凶狠地拿情人、也拿自己做实验,企图学会这招急救法,使情人感到惊异。他,想挽回的是什么呢?


《咳嗽天鹅》里,老夫原准备与老妻散伙,但家里常咳嗽的天鹅死后,改变了他对咳嗽的印象。他再听到老妻的咳嗽声时,竟“意外地有了几分失而复得般的踏实感”,开始回心转意。


这些作品,多建立在对两三者间绝不单纯大可深究的关系的体察上:偶尔的艳遇挑动了欲念,但丈夫的出现使她重归理性;与情人的新欢固然诱惑,可是一旦失去妻子便万念俱灰;多年老妻使人嫌弃,但一只老天鹅的死足以唤回男人温柔的眷恋。这些情感经历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不易觉察的一隅,发生在无预感的际遇、惊人的一瞥之下,涉及的角色很小,很不重要,未必值得安排进长篇之中,但这些人与事间拉有琴弦,一经作者拨动,便鸣响起“生命的生机”。读作者这些篇什,你在感受音响的颤动,意识到生活的奥秘就在身旁。作者是那样不动声色地改变着你对生活的成见,教会你看到生活本来具有的另一种色调,暖意和温馨。



创作关乎发现,更关乎呈现。铁凝作品里呈现给人们的,是一组组特殊的人类情感的符号。如艾略特所说,“以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惟一途径,就是探寻一个‘客观对应物’。换句话说,一系列的物、一种情景、一连串的事件,都应作为那种特殊情感的程式;由于这些外在事物必然以感觉经验为终点而宣告结束,所以它们一经提出,感情立刻被唤起了”。铁凝在作品里呈现的“客观对应物”经常是“精妙的形式”,让人略感窒息的形式。老夫从不对老妻说缠绵的话,但一次他们排队买花布时,她觉得背后有人在轻轻拨弄她的头发。回过头看,原来是他抱着一岁半的大女儿站在身后,指挥着女儿的小手在缠绵(《火锅子》)。一个孕妇和一头怀孕的母牛走在了一起,她们之间洋溢着默契与同情(《孕妇和牛》)。女人心神未定,忘记了放在飞机行李架上的礼帽包装盒,萍水相逢的男人追去了一段路程,但在另一个男人面前却步,旁观者“我”和她的小儿子则帮了他的忙(《伊琳娜的礼帽》)。老婆咳嗽,家里的天鹅也咳嗽(《咳嗽天鹅》)。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动作,这动作可以发泄悔恨、懊恼和疯狂(《海姆立克急救》),等等。它们来自创造,来自“魔法的综合”,就像毕加索将自行车车把和车座组合在一起,就创造了牛头的形象一样,是普通艺术家打死也想不起来的。它取决于作者的才华。


一位著名作家,终归靠才华深孚众望。


本文发表于《文艺报》2017年9月1日2版。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中国作家网,更多信息等你哦!

图片来自网络


往期精选

1.雷达:对近五年小说创作的一种观察

2.迟子建:最是沧桑起风情

3.暑假啦!叶嘉莹给孩子推荐这些诗

4.世界那么大,我要找到你

5.金波:好一个萧萍 

6.这是一袋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薯片,里面有诗的味道

7.香港回归20周年:一次次呼唤你,我的1997年

8.异常胆小的余华,叙述死亡时却毫无恐惧之感


《文艺报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,每周一、三、五出版。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,是展示名家风采,纵览文学艺术新潮,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。

文艺报1949微信号:wyb19490925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